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划分子窗口的常见考虑因素
- 时间粒度:
- 较细的时间粒度(如毫秒级)能更精确地控制流量,适合对流量变化敏感、需要高精度限流的场景,比如高频交易接口。但细粒度会增加内存开销,因为每个子窗口都需要记录相关统计信息。
- 较粗的时间粒度(如秒级或分钟级),内存开销较小,适用于对流量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流量相对稳定的场景,例如一些普通的网站页面访问限流。
- 业务场景:
- 对于突发流量较大且需要快速响应的业务,如抢购活动,可能需要更细粒度的子窗口划分,以便及时感知和限制流量,防止瞬间流量过大导致系统崩溃。
- 而对于一些平稳增长或周期性变化的流量场景,如常规的后台数据同步任务,可以采用相对粗粒度的子窗口划分。
- 系统资源:
- 若系统内存资源有限,应避免过细的子窗口划分,因为每个子窗口都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来存储计数器等信息。可以根据系统可承受的内存压力,权衡选择合适的子窗口时间粒度。
不同子窗口划分方式对限流效果的影响
- 细粒度子窗口:
- 优点:限流更加精准,能及时发现并限制短时间内的突发流量。例如在一个允许每秒100次请求的限流场景下,若采用毫秒级子窗口,可精确到每毫秒的请求数量,一旦某个毫秒内请求超过阈值,就能立即触发限流,更好地保护系统资源。
- 缺点:增加系统计算和存储开销。由于子窗口数量多,需要频繁更新每个子窗口的统计信息(如请求计数),同时占用更多内存存储这些信息。如果系统性能不佳或内存紧张,可能会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
- 粗粒度子窗口:
- 优点:系统开销小,计算量和内存占用相对较低。在一些流量波动较小的场景下,粗粒度子窗口足以满足限流需求,如普通的博客文章浏览接口,每分钟统计一次请求数进行限流即可,无需过于精细的控制。
- 缺点:限流不够精确,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允许过量的请求通过。比如在一个允许每分钟1000次请求的场景下,若采用1分钟的粗粒度子窗口,前30秒没有请求,后30秒突然涌入1000次请求,在这1分钟内不会触发限流,但实际上后30秒的流量已经远超系统瞬间承受能力,可能对系统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