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1. 备份频率与容灾策略配合
- 高频备份与快速熔断:
- 对于核心业务数据,采用高频次备份(如每5分钟一次)。当熔断机制触发,意味着系统可能面临严重故障,高频备份的数据能在熔断结束后快速恢复业务数据状态。例如在电商下单场景,高频备份订单数据,熔断触发后,重新恢复服务时可依据最近备份数据恢复订单处理流程,减少数据丢失。
- 熔断机制触发时,立即进行一次额外备份,确保在熔断前最后一刻的数据状态得以保存,为后续恢复提供最新依据。
- 低频备份与限流协同:
- 对于相对低频变更的数据(如用户基本信息,每月更新次数少),可采用相对低频备份(如每天一次)。限流策略开启时,系统处理能力降低,但由于数据变更少,低频备份足以保障数据完整性。
- 在限流期间,根据限流程度和业务需求,可适当调整备份频率。如限流程度较轻,可维持原备份频率;若限流严重,可适当提高备份频率,确保数据在有限处理能力下仍能有效备份。
2. 存储位置与容灾策略配合
- 多区域存储与熔断:
- 数据备份存储在多个地理区域。当熔断触发,若故障区域与备份存储区域一致,可迅速从其他区域获取备份数据恢复服务。例如,一个跨洲际的微服务系统,在美国东部发生故障触发熔断,可从欧洲或亚洲的数据备份区域恢复数据,确保服务快速恢复。
- 每个区域的备份数据定期进行一致性校验,保证不同区域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便在熔断触发需要恢复数据时,任何区域的备份都能有效使用。
- 分布式存储与限流:
- 采用分布式存储备份数据,限流期间,分布式存储系统可灵活调整存储资源分配。例如,当部分节点限流,其他未限流节点可承担更多备份数据存储和读取任务,保障备份机制正常运行。
- 分布式存储的冗余机制与限流配合,在限流导致数据处理量降低时,利用多余的处理能力进行数据冗余存储,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容灾能力。
3. 备份数据恢复与容灾策略配合
- 恢复策略与熔断:
- 熔断结束后,依据备份数据的时间戳和完整性校验信息,选择最合适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优先恢复关键业务数据,再逐步恢复其他关联数据,确保业务快速恢复正常运转。
- 在恢复过程中,与熔断机制协同监控系统状态,若发现恢复数据导致系统再次出现类似触发熔断的异常,立即暂停恢复并重新评估,防止故障扩大。
- 恢复策略与限流:
- 限流期间进行数据恢复时,根据限流程度调整恢复速度。如限流严重,降低数据恢复速度,避免因数据恢复增加系统负载导致限流失效。
- 利用限流期间系统剩余处理能力,优先恢复重要且紧急的数据,如电商库存数据,确保在限流情况下核心业务仍能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