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内存缓存与分布式缓存融合方案设计
- 分层缓存架构
- 内存缓存层:采用本地内存缓存,如 Ehcache 等,用于对读写性能要求极高且可容忍一定数据不一致的模块。内存缓存具有极低的访问延迟,能快速响应请求。每个应用实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缓存,可在应用启动时进行初始化配置。
- 分布式缓存层:选用分布式缓存系统,如 Redis,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严格且对读写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模块。分布式缓存能保证数据在多节点间的一致性,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将分布式缓存集群搭建在独立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 模块适配策略
- 高性能低一致性模块:优先从内存缓存中读取数据。若内存缓存未命中,则查询分布式缓存,并将查询结果同步到内存缓存,以便后续快速访问。写入操作时,先更新内存缓存,再异步更新分布式缓存。这样能保证大部分读操作的高性能,同时通过异步更新尽量减少数据不一致的时间窗口。
- 高一致性低性能模块:直接从分布式缓存读取和写入数据。由于这些模块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严格,通过分布式缓存的一致性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虽然读写性能相对内存缓存较低,但能满足业务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
缓存更新策略设计
- 高性能低一致性模块
- 写后更新:应用程序在更新数据时,先更新内存缓存,标记数据为“待同步”状态。然后启动一个异步任务,将更新操作发送到分布式缓存。这样可以保证应用的写操作快速返回,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 批量更新:为了减少网络开销和分布式缓存的写入压力,异步任务可以将多个更新操作批量处理后再发送到分布式缓存。例如,每收集到 10 个更新操作,执行一次批量写入。
- 高一致性低性能模块
- 同步更新:在更新数据时,直接向分布式缓存发送同步更新请求。分布式缓存通过自身的一致性协议(如 Redis 的主从复制、哨兵机制等)确保数据在集群内的一致性。应用程序等待更新操作完成的确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缓存淘汰策略设计
- 内存缓存
- LRU(最近最少使用)策略:内存缓存通常容量有限,采用 LRU 策略能优先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当内存缓存达到设定的容量上限时,删除最久未被访问的缓存项,为新的数据腾出空间。
- 设置过期时间: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数据,在缓存写入时设置过期时间。过期的数据会自动从内存缓存中删除,避免无效数据占用内存空间。
- 分布式缓存
- LRU 或 LFU(最不经常使用)策略:分布式缓存同样可采用 LRU 策略淘汰数据。对于某些特定场景,LFU 策略能更好地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淘汰最少使用的数据。Redis 等分布式缓存系统提供了相应的配置参数来选择使用的淘汰策略。
- 基于空间的淘汰:当分布式缓存的内存使用达到一定阈值时,根据设定的淘汰策略删除缓存数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通过监控工具实时查看缓存的内存使用情况,并根据业务需求调整淘汰阈值。
数据一致性保障机制
- 高性能低一致性模块
- 异步同步机制:通过异步任务将内存缓存的更新操作同步到分布式缓存,虽然存在一定的数据不一致时间窗口,但通过合理设置异步任务的执行频率和批量处理机制,可以尽量缩短这个时间窗口。同时,在读取数据时,先从内存缓存读取,若未命中再从分布式缓存读取并更新内存缓存,以此减少不一致数据的暴露。
- 缓存版本控制:为每个缓存数据项添加版本号。当内存缓存中的数据更新时,版本号递增。在读取数据时,对比内存缓存和分布式缓存中的版本号,若不一致,从分布式缓存重新获取最新数据并更新内存缓存。
- 高一致性低性能模块
- 分布式缓存一致性协议:利用分布式缓存自身的一致性协议,如 Redis 的主从复制和哨兵机制。主节点负责处理写操作,并将数据同步到从节点,确保数据在整个集群内的一致性。哨兵机制用于监控主节点的状态,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自动选举新的主节点,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
- 数据校验与修复:定期对分布式缓存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例如通过哈希算法计算数据的校验和。若发现数据不一致,从备份源或通过重新计算等方式修复数据。同时,记录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以便分析原因并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