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连接池大小设定依据
- 系统资源:需考虑服务器的内存、CPU 等资源。若服务器内存充足,可适当增大连接池大小以支持更多并发连接,但要避免因过多连接耗尽内存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例如,对于内存为16GB的服务器,在保证系统其他进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分配部分内存用于MongoDB连接池相关缓存。
- 预估并发量:根据应用的业务场景预估可能的最大并发请求数。若应用主要处理简单查询,并发量可能较高,连接池需相应增大;若涉及复杂读写操作,单个操作耗时较长,连接池大小应适当减小以避免资源浪费。比如,预估最大并发请求数为1000,结合每个连接占用资源及系统总资源情况来确定连接池大小。
- 数据库性能:测试MongoDB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通过压测工具模拟不同并发量,观察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找到一个使数据库性能最优的连接池大小。如在压测中发现,当连接数达到500时,数据库响应时间开始显著增加,那么连接池大小可设定在400 - 450左右。
连接的回收与复用策略
- 连接复用:在应用程序中,尽量复用已建立的连接。当一个请求处理完成后,将连接返回连接池而不是直接关闭。例如,使用连接池管理库,如Java中的HikariCP与MongoDB配合时,请求获取连接处理完业务后,连接会自动回到连接池供后续请求复用。
- 空闲连接管理:设置合理的空闲连接超时时间。若连接在连接池中闲置时间过长,应将其回收释放资源,避免占用过多内存。比如,设定空闲连接超时时间为5分钟,若一个连接5分钟内未被使用,则关闭该连接。
- 失效连接检测:定期对连接池中的连接进行健康检查,检测连接是否有效。可采用心跳机制,定时向数据库发送简单查询(如
ping
命令),若连接无法响应,则认为该连接失效,将其从连接池中移除并重新建立新连接。例如,每10秒对连接池中的连接进行一次心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