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设计思路
- 故障检测:利用Redis集群的心跳机制或者外部监控工具,及时发现节点故障。
- 数据备份:在正常运行时,通过AOF(Append - Only File)或RDB(Redis Database)持久化机制对链表数据进行备份。对于AOF,每一个修改链表的操作都会追加到AOF文件中;RDB则是定期对数据进行快照。
- 节点替换:从集群的其他节点中选举出一个新节点来替代故障节点。
- 数据恢复:利用备份的数据在新节点上重建链表数据。
涉及的数据结构调整
- 故障节点:故障节点的数据结构不再维护。在故障发生后,其内存中的链表数据将无法直接访问。
- 新节点:新节点需要重新构建链表结构。根据持久化文件(AOF或RDB)中的数据,逐步还原链表。如果是AOF,按照记录的操作顺序,依次在新节点上创建链表节点、修改链表结构;如果是RDB,直接根据快照数据一次性构建链表。
恢复流程
- 故障发现:
- 集群内部通过心跳机制,节点之间互相发送PING消息,若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故障节点的PONG响应,则标记该节点疑似下线(PFAIL)。
- 当半数以上持有槽的主节点都标记某节点为PFAIL时,该节点被标记为FAIL,即确定下线。
- 新节点选举:
- 集群中的节点使用Gossip协议互相交换信息,确定需要替换故障节点的新节点。
- 通常选择负载较低、网络状况较好的从节点晋升为主节点。
- 数据恢复:
- 基于AOF恢复:
- 新节点加载AOF文件,从文件头部开始读取操作记录。
- 对于每一个链表相关的操作记录(如LPUSH、RPOP等),按照操作顺序在新节点的内存中重建链表。
- 基于RDB恢复:
- 新节点加载RDB文件,解析文件中的数据结构。
- 根据RDB文件中记录的链表数据,一次性在新节点内存中构建完整的链表结构。
- 基于AOF恢复:
- 数据校验与同步:
- 恢复完成后,新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同步,确保数据一致性。
- 可以通过增量同步的方式,对比其他节点与新节点的数据差异,只同步差异部分,减少网络开销和同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