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 ACID 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权衡

假设你正在设计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针对 ACID 特性中的隔离性,提出两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分析每种方案在性能、可用性以及实现复杂度方面的权衡。
14.2万 热度难度
后端开发分布式系统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方案一:基于全局时间戳的乐观隔离

  1. 实现方式
    • 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时间戳。在事务读取数据时,记录当前数据版本的时间戳。在事务提交时,检查自读取数据以来,数据是否被其他事务修改(通过比较数据版本时间戳与事务开始时间戳)。如果没有被修改,则事务提交成功;否则,事务回滚。
  2. 性能
    • 优点:读操作性能较高,因为读操作不需要获取锁,只需要记录时间戳,减少了锁竞争带来的开销。适合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
    • 缺点:写操作可能会因为数据已被修改而导致回滚,在写操作频繁的场景下,性能会受到影响。
  3. 可用性
    • 优点:读操作不会阻塞写操作,写操作也不会阻塞读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可用性。
    • 缺点:如果事务回滚频繁,可能会降低系统整体的可用性,因为需要重新执行事务。
  4. 实现复杂度
    • 优点: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锁管理机制。
    • 缺点:需要一个可靠的全局时间戳生成服务,确保时间戳的唯一性和顺序性,这在分布式环境中可能有一定的挑战。

方案二:分层隔离策略

  1. 实现方式
    • 将数据按照访问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分层。对于高频访问且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数据,采用较弱的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对于低频访问且对一致性要求高的数据,采用较强的隔离级别(如可串行化)。
    • 例如,将系统中的热门商品库存数据放在高频层,采用读未提交隔离级别,而用户账户余额数据放在低频层,采用可串行化隔离级别。
  2. 性能
    • 优点:对于高频访问的数据采用较弱隔离级别,减少了锁竞争,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 缺点:不同隔离级别之间的数据交互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需要进行额外的同步和一致性处理。
  3. 可用性
    • 优点:高频数据的较弱隔离级别提高了并发访问的可用性,确保了系统在高并发下的响应能力。
    • 缺点:低频数据采用强隔离级别可能会导致部分操作阻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可用性。不过由于低频数据操作频率低,总体影响相对较小。
  4. 实现复杂度
    • 优点:可以基于现有的隔离级别实现,不需要引入全新的隔离机制。
    • 缺点:数据分层需要深入了解业务,合理划分数据层难度较大。同时,不同层之间的数据一致性维护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