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服务器端主要编程步骤
- 创建套接字: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指定协议族(如AF_INET
表示IPv4)、套接字类型(如SOCK_STREAM
表示TCP)和协议(通常为0)。 - 绑定地址:使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以便客户端能够连接到该地址。 - 监听连接:调用
listen()
函数,使套接字进入监听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可以设置最大连接数。 - 接受连接:通过
accept()
函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此函数会阻塞,直到有客户端连接过来,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用于与该客户端通信。 - 数据传输:使用返回的新套接字进行数据的读取(
recv()
)和写入(send()
)操作,实现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 - 关闭连接:通信结束后,使用
close()
函数关闭套接字,释放资源。
客户端主要编程步骤
- 创建套接字:同样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套接字,参数与服务器端类似。 - 连接服务器:调用
connect()
函数,指定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尝试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连接成功后,通过创建的套接字进行数据的读取(
recv()
)和写入(send()
)操作,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或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关闭连接:通信完成后,使用
close()
函数关闭套接字。
处理连接请求和数据传输
- 处理连接请求
- 服务器端:
accept()
函数在监听状态下等待客户端连接。一旦有连接请求到达,accept()
函数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描述符,该描述符专门用于与这个客户端进行通信,原套接字继续监听其他连接请求。 - 客户端:
connect()
函数发起连接请求。如果连接成功,就可以开始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如果连接失败,会返回错误信息,客户端可以根据错误进行相应处理,如重试连接。
- 服务器端:
- 数据传输
- 发送数据:无论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都可以使用
send()
函数发送数据。send()
函数需要指定发送数据的套接字、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以及数据长度等参数。 - 接收数据:使用
recv()
函数接收数据。该函数在指定的套接字上等待接收数据,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指定的缓冲区中,同时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在接收数据时,需要考虑数据可能分多次到达的情况,通过循环接收直到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同时,还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连接关闭等情况。
- 发送数据:无论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