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网络拓扑感知
- 数据中心标识:为每个数据中心分配唯一标识,在MongoDB配置文件或节点元数据中记录。例如,在配置文件中添加
dc_id: "dc1"
这样的字段。 - 感知算法:副本集成员间通信时携带数据中心标识,通过比较标识和记录的网络拓扑信息,判断成员是否在同一数据中心。例如,节点A与节点B通信,节点A根据节点B携带的
dc_id
判断其所属数据中心,若不同,则应用跨数据中心策略。
心跳参数调整
- 心跳频率:针对跨数据中心高延迟,适当降低心跳频率,减少网络负担。例如,将默认10秒的心跳间隔增加到30秒,但需平衡故障检测速度。在配置文件中修改心跳间隔参数
heartbeatIntervalSecs: 30
。 - 心跳超时:提高心跳超时时间,避免因网络延迟导致误判节点故障。如将默认10秒的心跳超时时间提高到60秒。在配置文件中设置
heartbeatTimeoutSecs: 60
。
优化心跳包大小
- 精简内容:去除心跳包中不必要的信息,仅保留关键状态和标识数据。如只包含节点状态(主、从、仲裁)、数据中心标识、版本号等,减少数据量。
- 压缩算法:对心跳包数据进行压缩,如使用gzip算法。在发送心跳包前压缩数据,接收后解压,降低网络传输带宽需求。
其他优化
- 优先级设置:根据数据中心重要性或网络质量,为不同数据中心的节点设置优先级。例如,网络条件好的主数据中心节点优先级高,优先参与选举,保障主节点稳定性。在配置文件中设置
priority: 2
(假设最高优先级为2)。 - 备用路径:配置多条网络路径,当主路径出现高延迟或带宽限制时,自动切换到备用路径。如在网络设备上配置多条链路,并设置链路切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