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1. ElasticSearch原理基础
- 副本机制:ElasticSearch 通过将索引数据分成多个主分片(Primary Shard),每个主分片可以有多个副本分片(Replica Shard)。副本分片是主分片的拷贝,用于提供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当主分片所在节点故障时,副本分片可以提升为主分片继续提供服务。
- 集群状态管理:ElasticSearch 集群有一个主节点(Master Node)负责管理集群状态,包括节点的加入、离开,分片的分配等。集群状态信息在所有节点间同步,每个节点都知道整个集群的状态。
2. 发现故障
- 节点自动检测:ElasticSearch 集群中的节点之间通过定期的心跳机制(基于 TCP 的 Ping 操作)来互相检测存活状态。如果一个节点在一定时间内(默认
discovery.zen.fd.ping_timeout
为 3s,连续discovery.zen.fd.ping_retries
为 3 次未响应)没有收到来自某个节点的心跳,就会认为该节点故障。 - 监控系统辅助:在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集成外部监控工具,如 Prometheus + Grafana。通过监控 ElasticSearch 暴露的指标(如节点状态指标
cluster_nodes
等),实时了解集群中各个节点的状态。一旦发现某个数据节点的关键指标异常(如 CPU 使用率持续 100%、网络连接中断等),可以触发报警并进一步确认节点故障。
3. 故障转移关键步骤和操作
- 主节点感知与决策:
- 主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关于故障节点的报告后,更新集群状态,标记故障节点及其上的主分片为不可用。
- 主节点根据集群状态和副本分片的分布情况,决定将哪些副本分片提升为主分片。决策过程会考虑副本分片所在节点的负载、网络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新的主分片分布均匀且能高效提供服务。
- 副本分片提升为主分片:
- 主节点向包含合适副本分片的节点发送指令,通知其将对应的副本分片提升为主分片。
- 被选中的副本分片所在节点接收到指令后,将副本分片切换为主分片状态,并开始处理读写请求。这个过程中,节点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例如从故障主分片最后已知的稳定状态开始继续处理后续操作。
- 重新分配分片:
- 主节点重新分配剩余的副本分片,以维持集群的冗余度。它会根据集群中各节点的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节点来承载新分配的副本分片。
- 主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分片分配指令,目标节点接收到指令后,开始从原节点复制数据(如果是全新分配的副本分片),建立新的副本分片。
- 数据恢复与同步:
- 新提升的主分片和新分配的副本分片之间会进行数据同步。ElasticSearch 使用一种称为 “版本控制” 的机制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每个文档都有一个版本号,在读写操作时会进行版本检查。
- 新副本分片会从主分片拉取最新的数据更改,以达到数据一致。在同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部分数据的重放操作,以确保副本分片的数据与主分片完全一致。
- 自动化管理系统干预:
- 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发现节点故障报警后,可以查询 ElasticSearch 集群状态 API,获取故障节点和相关分片信息。
- 可以根据集群状态信息,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如通知运维人员故障及恢复情况,记录故障处理日志,或者在故障频繁发生时,调整集群的一些配置参数(如增加副本数量等)以提高集群的健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