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ElasticSearch中位数绝对偏差聚合实现原理
- 数据收集:
- ElasticSearch首先从各个分片收集数据。当执行聚合请求时,请求会被发送到包含相关数据的所有分片。每个分片独立地处理自己的数据子集。
- 排序:
- 分片内数据收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排序。这是计算中位数及中位数绝对偏差的基础,因为中位数的计算依赖于有序的数据序列。
- 计算中位数:
- 如果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数据序列中间位置的数值。例如,对于数据序列 [1, 3, 5],中位数为 3。
- 如果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例如,对于数据序列 [1, 3, 5, 7],中位数为 (3 + 5) / 2 = 4。
- 计算绝对偏差:
- 计算每个数据点与中位数的绝对偏差。即对于每个数据值 (x_i),计算 (|x_i - \text{Median}|)。例如,数据序列 [1, 3, 5],中位数为 3,绝对偏差分别为 (|1 - 3| = 2),(|3 - 3| = 0),(|5 - 3| = 2)。
- 计算中位数绝对偏差:
- 对这些绝对偏差再次计算中位数,得到中位数绝对偏差(MAD)。例如,上述绝对偏差序列 [2, 0, 2] 的中位数为 2,这就是该数据集的中位数绝对偏差。
大规模数据下性能优化方向
- 数据采样:
- 原理:在大规模数据下,可以对数据进行采样,而不是处理全部数据。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进行聚合计算,能大幅减少计算量。
- 实施方式: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内置的采样功能,如
reservoir sampling
(蓄水池采样)算法的实现,设置合适的采样率,确保采样数据能反映整体数据特征。
- 分布式计算优化:
- 原理:ElasticSearch本身是分布式的,但在大规模数据下,可进一步优化分布式计算过程。例如,优化分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合并策略,减少网络开销。
- 实施方式:可以调整分片数量,根据数据量和硬件资源合理分配每个分片的数据量,减少跨分片聚合时的数据传输量。同时,优化聚合请求在各分片间的调度,避免某些分片负载过高。
- 缓存机制:
- 原理:对于经常查询的聚合结果,可以使用缓存。如果相同的聚合请求再次到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 实施方式: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的查询缓存(如
filter cache
),或者在应用层实现自定义缓存,根据聚合条件构建缓存键,存储和检索聚合结果。
- 数据预处理:
- 原理:在数据索引之前,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计算部分聚合结果并存储。这样在执行中位数绝对偏差聚合时,可以直接利用预处理结果,减少实时计算量。
- 实施方式:例如,在索引数据时,可以按一定规则(如时间窗口、类别等)对数据进行分组,并预先计算每个组内数据的部分统计信息,如子中位数等,在最终聚合时利用这些信息加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