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1. CPU 方面
- 伸缩前:
- 平均使用率:观察一段时间内 CPU 的平均占用率,了解服务正常运行时对 CPU 的需求程度。如果平均使用率长期处于高位(如超过 80%),说明 CPU 资源可能较为紧张。
- 使用率峰值:关注 CPU 使用率出现的峰值情况,分析峰值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例如,峰值达到 100%且频繁出现,可能表明服务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对 CPU 资源需求急剧增加。
- 伸缩后:
- 平均使用率变化:对比伸缩前后的 CPU 平均使用率,若伸缩后平均使用率显著降低且处于合理范围(如 30% - 70%),说明伸缩策略对 CPU 资源利用起到了优化作用。若变化不明显甚至升高,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 峰值变化:查看伸缩后 CPU 使用率峰值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峰值大幅降低,说明伸缩机制有效应对了高流量场景下的 CPU 压力;若峰值依然很高,可能伸缩的规模或时机不够理想。
2. 内存方面
- 伸缩前:
- 已使用内存量:了解服务当前实际占用的内存大小,评估与系统分配给该服务内存上限的差距。若已使用内存接近上限,可能面临内存不足风险。
- 内存增长趋势:观察内存使用量随时间的增长情况,若呈现持续上升且无明显回落趋势,可能存在内存泄漏等问题。
- 伸缩后:
- 已使用内存对比:比较伸缩前后已使用内存量,正常情况下,若伸缩合理,内存使用量应与服务承载的业务量相匹配。如果伸缩后内存使用量大幅波动且不合理,需要排查原因。
- 内存利用率:计算内存利用率(已使用内存量 / 系统分配内存量),分析伸缩后内存利用率是否在合理区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意味着资源分配不合理。
3. 网络方面
- 伸缩前:
- 网络带宽利用率:了解服务在正常流量下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情况,评估是否接近网络带宽上限。若带宽利用率长期过高,可能导致网络拥塞。
- 网络流量峰值:关注网络流量出现的峰值及其频率,峰值流量过大可能影响服务的网络传输性能。
- 伸缩后:
- 带宽利用率变化:对比伸缩前后网络带宽利用率,若伸缩后利用率降低且处于合理范围,说明伸缩机制对网络资源利用有积极影响。若利用率升高或波动较大,需检查网络配置和流量分配是否合理。
- 网络流量均衡:查看伸缩后各实例间网络流量是否均衡,若部分实例流量过大,部分过小,可能存在网络负载均衡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4. 存储方面
- 伸缩前:
- 磁盘 I/O 使用率:监测磁盘读写操作的繁忙程度,高 I/O 使用率可能导致数据读写延迟。了解正常业务场景下的磁盘 I/O 需求。
- 存储容量占用:查看服务占用的存储容量大小,评估剩余存储空间是否充足,避免因存储空间不足导致服务异常。
- 伸缩后:
- I/O 使用率对比:对比伸缩前后磁盘 I/O 使用率,若伸缩后 I/O 使用率降低且性能提升,说明伸缩策略对存储 I/O 资源利用有优化。若使用率升高,需检查是否因伸缩导致存储访问压力集中。
- 存储容量需求变化:分析伸缩后服务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变化是否合理,确保存储资源能够满足业务增长或收缩的需求。
5. 实例数量与资源关系
- 伸缩前:
- 单个实例资源占用:明确每个实例在正常运行时对 CPU、内存等资源的占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评估实例数量与整体资源需求的关系。
- 实例数量与业务量关系:分析当前实例数量与业务流量之间的关联,确定是否存在实例数量过多或过少导致资源浪费或不足的情况。
- 伸缩后:
- 实例资源均衡性:查看伸缩后各实例间资源占用是否均衡,避免出现部分实例资源闲置,部分实例资源过载的情况。
- 实例数量调整合理性:根据业务流量变化和资源利用情况,评估伸缩后实例数量的调整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