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加密算法选择差异
- 国际标准:广泛采用国际认可的加密算法,如RSA、椭圆曲线密码学(ECC)系列算法(如secp256r1等)。这些算法在全球范围内经过长时间验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兼容性,适用于国际间的金融数据交互场景。
- 国内标准:除了部分国际通用算法,还大力推广国密算法,如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3(哈希算法)、SM4(分组密码算法)等。国密算法由我国自主设计,更贴合国内安全需求,在国内金融领域强制或优先使用以确保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
证书信任链构建差异
- 国际标准:信任链基于国际知名的证书颁发机构(CA),如VeriSign、Comodo等,这些CA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构建的信任链适用于全球互联网访问。其信任体系依赖国际通用的根证书库,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默认信任这些国际CA的根证书。
- 国内标准:除了兼容部分国际CA外,国内建立了自己的CA体系,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等。国内金融场景下,更强调使用国内CA颁发的证书,其信任链基于国内权威机构的根证书,并且在国内金融系统相关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中,会预置国内CA的根证书以确保信任。
系统设计建议
- 加密算法选择策略
- 兼容性设计:系统应具备支持多种加密算法的能力,在国际业务交互或与国际合作伙伴对接时,使用国际标准加密算法;在国内业务场景,优先采用国密算法。例如,在对外接口服务中,可配置根据请求来源(国内或国外)自动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传输加密。
- 算法升级与更新:无论是国际标准算法还是国密算法,都要关注算法的安全性更新。对于国际算法,跟踪国际密码学研究进展,及时更新到更安全的版本;对于国密算法,依据国内相关部门发布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升级。
- 证书信任链管理
- 多信任链支持:系统要能够同时管理国际和国内证书信任链。在证书验证模块,根据证书颁发机构的不同,分别依据国际信任链和国内信任链进行验证。例如,在服务器端配置两个证书信任库,一个用于国际CA证书验证,另一个用于国内CA证书验证。
- 定期更新根证书: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根证书库,都要定期更新,以应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和CA机构的变化。可设置自动更新机制,定期从权威渠道获取最新的根证书并更新到系统中。
- 合规性保障
- 法规遵循:密切关注国内金融行业关于数据安全和加密的法规政策,确保在国内业务场景下严格使用国密算法和国内CA证书。对于国际业务,也要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和法规,如PCI - DSS等对数据安全传输的要求。
- 审计与日志:建立完善的审计和日志系统,记录所有与SSL证书使用、加密算法选择相关的操作。以便在合规检查时,能够提供清晰的证据证明系统在安全性与合规性方面的遵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