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消息确认机制
- 生产者端:
- 生产者发送消息到Redis队列后,Redis会返回一个响应。生产者应检查这个响应,确保消息成功入队。例如在Python中使用
redis - py
库: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 = 0) result = r.rpush('mysql_log_queue','message_content') if result: print('消息成功入队') else: print('消息入队失败')
- 生产者发送消息到Redis队列后,Redis会返回一个响应。生产者应检查这个响应,确保消息成功入队。例如在Python中使用
- 消费者端:
- 消费者从Redis队列取出消息后,先处理消息,处理成功后再向Redis发送确认消息。可以使用Lua脚本来实现原子操作,确保在处理消息和发送确认之间不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例如:
在Python中调用Lua脚本:-- 假设消息在列表key的头部,处理成功后删除消息 local key = KEYS[1] local message = redis.call('lpop', key) if message then -- 这里模拟消息处理逻辑 -- 实际应替换为真实的MySQL日志处理代码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nd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 = 0) script = """ local key = KEYS[1] local message = redis.call('lpop', key) if message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nd """ result = r.eval(script, 1,'mysql_log_queue') if result == 1: print('消息处理并确认成功') else: print('消息处理或确认失败')
持久化策略
- RDB(Redis Database):
- RDB是Redis的一种持久化方式,它将Redis在内存中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磁盘上。可以通过配置文件
redis.conf
来设置RDB的相关参数,如save 900 1
表示900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就进行一次快照。虽然RDB在恢复数据时速度较快,但由于是定期快照,在两次快照之间发生故障,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
- RDB是Redis的一种持久化方式,它将Redis在内存中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磁盘上。可以通过配置文件
- AOF(Append - Only File):
- AOF持久化方式是将Redis执行的写命令追加到AOF文件中。通过配置
appendonly yes
开启AOF。AOF有不同的同步策略,如appendfsync always
表示每次写操作都同步到AOF文件,这种策略数据安全性最高,但性能相对较低;appendfsync everysec
表示每秒同步一次,这是一种兼顾性能和数据安全的折中方案;appendfsync no
表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数据安全性最低。为了保证MySQL日志收集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推荐使用appendfsync everysec
策略。
- AOF持久化方式是将Redis执行的写命令追加到AOF文件中。通过配置
- 混合持久化:
- Redis 4.0引入了混合持久化。在进行重启恢复时,先加载RDB部分快速恢复数据集,然后再重放AOF日志增量部分。可以通过在
redis.conf
中设置aof - use - rdb - preamble yes
开启混合持久化,这样既利用了RDB恢复的速度,又通过AOF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Redis 4.0引入了混合持久化。在进行重启恢复时,先加载RDB部分快速恢复数据集,然后再重放AOF日志增量部分。可以通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