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缓存结构设计
- 缓存数据结构选择:
- 使用哈希表(如Redis的哈希结构):哈希表能提供O(1)的时间复杂度进行数据读取,满足快速读取的需求。对于患者诊断报告,可以以患者唯一标识(如身份证号、医疗ID等)作为哈希表的键,将诊断报告作为值存储。
- 例如,在Redis中,可以使用
HSET patient:123456 diagnosis_report "具体诊断报告内容"
这样的命令将患者ID为123456的诊断报告存入哈希表。读取时使用HGET patient:123456 diagnosis_report
即可快速获取。
- 隐私保护措施:
- 数据加密:在将诊断报告存入缓存前,对报告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例如,使用AES对敏感字段(如患者姓名、病史等)进行加密,加密后再存入缓存。
- 访问控制: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不同角色(如医生、护士、管理员等)对缓存中的诊断报告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例如,医生可能有权限查看完整的诊断报告,而护士可能只能查看部分非敏感信息。
- 令牌验证:使用JSON Web Tokens(JWT)等技术,在用户请求访问缓存数据时,验证令牌中的权限信息,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请求才能获取完整或部分诊断报告。
- 匿名化处理:在缓存存储前,对诊断报告中的可识别个人身份信息(PII)进行匿名化处理。例如,将患者姓名替换为匿名ID,出生日期替换为年龄区间等,这样即使缓存数据泄露,也难以关联到具体个人。
- 缓存更新与同步: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根据医疗数据的使用频率和更新频率,设置合适的缓存过期时间。例如,对于经常查看且不常更新的诊断报告,可以设置较长的过期时间;对于可能随时更新的报告,设置较短的过期时间,过期后从数据库重新加载最新数据并更新缓存。
- 数据变化通知机制:当数据库中的诊断报告发生变化时,通过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等)发送通知,缓存系统接收到通知后及时更新对应的缓存数据,保证缓存与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