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网络编程下多线程与多进程对数据库并发读写的控制策略

当存在大量客户端通过网络并发请求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时,使用多线程和多进程模型分别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并发控制机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详细说明设计思路及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点。
22.0万 热度难度
后端开发网络编程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多线程模型

  1. 设计思路
    • 数据库连接池: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多线程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来执行数据库操作。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带来的开销。
    • 锁机制: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对涉及到读写的关键数据区域使用锁进行保护。例如,对于写操作,采用互斥锁(Mutex),在写操作前获取锁,操作完成后释放锁,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写导致数据不一致。对于读操作,可以使用读写锁(Read - Write Lock),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但当有写操作时,读操作被阻塞,直到写操作完成。
    • 事务管理:将相关的数据库操作封装在事务中,确保要么所有操作都成功提交,要么在出现错误时回滚。每个线程在执行数据库操作时开启一个事务,在操作完成后根据执行结果决定提交或回滚事务。
  2. 关键技术点
    • 线程同步:正确使用互斥锁、读写锁等同步原语,避免死锁。死锁的避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按顺序获取锁等。同时要注意锁的粒度,锁粒度太大会导致并发性能降低,锁粒度太小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库连接管理:连接池的实现要考虑连接的创建、获取、归还以及连接的最大最小数量等参数设置。连接池需要处理好线程安全问题,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获取和释放连接时出现错误。
    • 事务隔离级别: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串行化(Serializable)等。不同的隔离级别在并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之间有不同的权衡。

多进程模型

  1. 设计思路
    • 进程间通信(IPC):由于每个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进程之间需要通过IPC机制来共享数据和传递信息。可以使用消息队列来传递数据库操作请求和结果。客户端进程将数据库操作请求发送到消息队列,服务端进程从消息队列中取出请求并执行数据库操作,然后将结果返回给消息队列,客户端进程再从消息队列获取结果。
    • 共享内存:对于一些需要共享的数据,如数据库的元数据等,可以使用共享内存。在使用共享内存时,需要配合信号量来进行同步,确保多个进程对共享内存的访问是安全的。
    • 进程池:创建一个进程池,当有客户端请求时,从进程池中分配一个进程来处理请求。进程池可以控制同时运行的进程数量,避免过多进程导致系统资源耗尽。
  2. 关键技术点
    • IPC实现:消息队列的设计要考虑消息的格式、大小限制、消息队列的容量等。同时要处理好消息队列的阻塞和非阻塞模式,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信号量的使用要准确控制对共享内存的访问,避免数据竞争。
    • 进程管理:进程池的实现需要处理好进程的创建、销毁、任务分配等。要注意进程间的负载均衡,避免某些进程负载过重,而其他进程闲置。同时,要处理好进程崩溃等异常情况,如进行进程的自动重启等。
    • 数据库连接:每个进程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数据库连接,要避免不同进程之间的连接冲突。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等方式为每个进程分配独立的数据库连接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