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MongoDB集群数据追踪的一致性保障

MongoDB集群数据追踪机制如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请详细阐述涉及到的同步策略、选举机制以及数据版本控制等方面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26.6万 热度难度
数据库MongoDB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同步策略

  1. 主从复制
    • 在MongoDB副本集中,存在一个主节点(Primary)和多个从节点(Secondary)。主节点负责处理所有的写操作,当写操作发生时,主节点会将写操作记录到自己的 oplog(操作日志)中。
    • 从节点会定期轮询主节点的 oplog,获取新的操作记录,并在自己的数据集上重放这些操作,从而保持与主节点的数据同步。这种方式确保了副本集中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性。
  2. 多数写确认
    • MongoDB支持写操作的多数确认机制。当客户端向主节点发起写操作时,主节点在将操作记录到 oplog 后,会等待大多数(超过一半)的从节点确认接收到该操作记录并成功应用到自己的数据集中,才会向客户端返回写操作成功的响应。
    • 例如,在一个包含5个节点的副本集中,至少需要3个节点确认写操作成功,主节点才会告知客户端写成功。这确保了即使主节点发生故障,新选举出的主节点也能拥有最新的数据。

选举机制

  1. 选举触发条件
    • 当主节点检测到自己与大多数节点失去连接,或者从节点检测到与主节点失去连接并持续一定时间时,会触发选举。例如,网络分区导致主节点与多数从节点隔离,或者主节点硬件故障等情况。
  2. 选举过程
    • 副本集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优先级(priority),优先级范围是0 - 1000,默认值为1。优先级最高且数据最新的节点有更大机会成为主节点。
    • 节点之间通过心跳机制保持联系,心跳间隔默认是2秒。当需要选举时,节点之间会通过投票来决定新的主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投自己一票,要成为主节点,必须获得大多数节点的投票。
    • 选举过程中,节点会交换自己的状态信息,包括数据的时间戳、oplog的位置等,以确定哪个节点的数据是最新且最适合成为主节点。

数据版本控制

  1. 时间戳与oplog
    • MongoDB使用时间戳来标记oplog中的每一个操作记录。每次写操作在主节点生成一个唯一的时间戳,这个时间戳记录在oplog中。从节点在重放oplog时,按照时间戳的顺序依次应用操作。
    • 时间戳保证了操作的顺序性,从而确保数据版本的一致性。即使在多个写操作并发的情况下,通过时间戳可以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使得从节点能够正确地重放操作,维护与主节点一致的数据版本。
  2. 数据版本号
    • MongoDB在内部为每个文档维护了一个版本号。当文档发生修改时,版本号会递增。这个版本号有助于在并发操作时检测数据冲突。
    • 例如,在使用乐观锁机制进行更新操作时,客户端在读取文档时获取文档的版本号,在执行更新操作时,将当前版本号作为条件传递给服务器。如果服务器上文档的版本号与客户端传递的版本号一致,则执行更新并递增版本号;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在客户端读取文档后,文档被其他操作修改过,更新操作失败,客户端需要重新读取文档并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