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原因分析
- 锁粒度问题:
- 原理:如果锁的粒度设置过大,例如对整个任务调度系统进行加锁,那么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任务能够获取锁并执行,即使不同任务之间并没有实际的资源竞争冲突,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等待,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并发度。
- 示例:假设系统中有任务A和任务B,它们操作的是不同的数据库表,但由于锁粒度大,在任务A执行时,任务B也必须等待锁的释放,尽管二者不会相互干扰。
- 锁获取策略不合理:
- 原理:传统的锁获取策略可能只是简单的等待锁释放后立即尝试获取,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其他等待锁的任务情况以及系统的整体资源利用。例如,频繁的锁竞争会导致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增加系统开销。
- 示例:多个任务同时竞争锁,每个任务在锁释放后立即重试获取,可能导致网络带宽的浪费以及CPU在任务切换上花费过多时间。
- 缺乏有效的排队机制:
- 原理:没有队列机制时,多个任务无序竞争锁,会导致竞争加剧。而队列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任务进行排序,减少无意义的竞争。
- 示例:想象在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排队机制时,所有人都挤在窗口前争着办理,而有排队机制时,人们按顺序依次办理,秩序更好,效率更高。
优化方案
- 锁粒度调整:
- 原理:将大粒度的锁细化为多个小粒度的锁,使得不同的任务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获取各自所需的锁,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度。
- 实施步骤:
- 对任务调度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模块分析,确定哪些部分之间不存在资源竞争关系。例如,按照任务类型、操作对象等进行划分。
- 为每个独立的部分分配单独的锁。比如,如果任务分为数据库读任务和数据库写任务,且读操作之间不影响,写操作之间不影响,那么可以分别为读任务和写任务设置不同的锁。
- 锁获取策略优化:
- 原理:采用更智能的锁获取策略,如指数退避策略。在每次获取锁失败后,等待一段时间再重试,并且等待时间呈指数增长,这样可以避免大量任务在同一时间重复尝试获取锁,减少竞争压力。另外,可以引入公平锁机制,按照任务请求锁的顺序依次分配锁,保证每个任务都有公平获取锁的机会。
- 实施步骤:
- 实现指数退避策略:在任务获取锁失败后,使用一个计数器记录失败次数,每次失败后等待时间为
baseTime * 2 ^ failureCount
,其中baseTime
为初始等待时间,failureCount
为失败次数。例如,baseTime
设置为100毫秒,第一次失败等待100毫秒,第二次失败等待200毫秒,以此类推。 - 实现公平锁机制:可以使用一个队列来记录任务请求锁的顺序。当锁释放时,从队列头部取出任务并授予锁。
- 实现指数退避策略:在任务获取锁失败后,使用一个计数器记录失败次数,每次失败后等待时间为
- 引入队列机制:
- 原理:通过引入队列,将无序的任务竞争转化为有序的任务处理。任务先进入队列,然后按照队列的规则依次获取锁并执行,减少了竞争的无序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 实施步骤:
- 选择合适的队列实现,如基于内存的阻塞队列(如
Java
中的LinkedBlockingQueue
)或分布式队列(如RabbitMQ
、Kafka
等),根据系统的规模和需求来决定。 - 任务在提交到任务调度系统时,首先进入队列。调度系统从队列中按顺序取出任务,然后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执行任务,否则将任务重新放回队列尾部等待下次尝试。
- 选择合适的队列实现,如基于内存的阻塞队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