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微服务架构下,RPC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常见应用场景及原理

请举例说明微服务架构下,RPC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常见应用场景,并阐述其背后的工作原理。
38.5万 热度难度
后端开发微服务架构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常见应用场景:电商系统中的订单服务与库存服务交互

在电商系统中,当用户下单时,订单服务需要调用库存服务来检查商品库存是否充足以及扣减库存。订单服务和库存服务作为两个独立的微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此时就可以使用RPC来进行跨服务的调用。

工作原理:

  1. 客户端(订单服务)
    • 生成请求:订单服务根据业务逻辑,构建包含调用信息(如库存服务要调用的具体方法、商品ID、数量等参数)的RPC请求。
    • 序列化:将请求数据按照特定的序列化协议(如Protobuf、JSON等)进行序列化,将其转化为字节流,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 发送请求:通过网络将序列化后的请求发送到服务端(库存服务)的指定地址和端口。
  2. 网络传输
    • 网络层负责将字节流从订单服务所在的服务器传输到库存服务所在的服务器。这可能涉及到TCP、UDP等协议,通常RPC框架会选择可靠的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服务端(库存服务)
    • 接收请求:库存服务在指定的地址和端口监听,接收到来自订单服务的请求字节流。
    • 反序列化:根据与客户端相同的序列化协议,将接收到的字节流反序列化为可理解的请求对象,提取出调用方法和参数等信息。
    • 调用本地方法:库存服务根据请求对象中的调用信息,调用本地对应的库存检查和扣减方法,执行实际的业务逻辑。
    • 生成响应:业务逻辑执行完毕后,库存服务将执行结果(如库存是否充足、扣减是否成功等信息)构建成RPC响应。
    • 序列化响应:将响应数据按照相同的序列化协议进行序列化,转化为字节流。
    • 发送响应:通过网络将序列化后的响应发送回订单服务。
  4. 客户端(订单服务)
    • 接收响应:订单服务接收到库存服务的响应字节流。
    • 反序列化响应:将响应字节流反序列化为可理解的响应对象。
    • 处理响应:订单服务根据响应结果进行后续的业务处理,如如果库存充足且扣减成功则继续订单流程,否则提示用户库存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