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缓存设计之缓存层与业务层基本解耦方式

在后端开发中,为了实现缓存层与业务层的解耦,通常会采用哪些常见的设计模式或方法?请至少列举两种,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47.8万 热度难度
后端开发缓存设计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1. 代理模式
    • 原理:在业务层和缓存层之间引入一个代理对象。业务层通过代理对象来访问缓存层。代理对象负责判断缓存中是否有需要的数据,如果有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如果没有,则调用业务层方法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入缓存并返回。这样业务层无需关心缓存的具体操作,实现了解耦。例如在Java中,可以通过动态代理(如JDK动态代理或CGLIB代理)来实现。
  2. 策略模式
    • 原理:定义一系列缓存操作策略类,每个策略类封装一种缓存相关的算法,如缓存获取、缓存更新等。业务层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通过这种方式,业务层和缓存层的具体实现解耦,业务层只关注选择合适的策略,而不关心缓存层内部实现。比如在Python中,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缓存策略类,然后在业务逻辑中根据条件实例化不同的策略对象来使用。
  3. 外观模式
    • 原理:为缓存层提供一个统一的外观接口,业务层通过这个外观接口来访问缓存层。外观接口封装了缓存层的复杂操作,将缓存的获取、设置、删除等操作进行整合,业务层只需要调用外观接口的简单方法,而无需了解缓存层的内部结构和细节,从而实现了业务层与缓存层的解耦。例如在C#中,可以创建一个外观类,在该类中封装对缓存操作的具体实现,业务层直接调用外观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