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Objective-C内存管理底层机制与复杂泄漏调试

深入阐述Objective-C内存管理的引用计数底层机制,包括对象的创建、引用计数的增减过程。假设在一个大型项目中,出现了极其隐蔽的内存泄漏,通过常规工具难以定位,你将从哪些角度,结合内存管理底层机制去排查和解决这个问题?
39.8万 热度难度
编程语言Objective-C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Objective-C内存管理的引用计数底层机制

  1. 对象的创建
    • 当使用allocnewcopymutableCopy等方法创建一个对象时,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初始值为1。例如:
    NSObject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 这里obj对象的引用计数一开始就是1,意味着有一个强引用指向该对象。
  2. 引用计数的增加
    • 显式持有:当使用retain方法时,会增加对象的引用计数。比如:
    NSObject *obj1 = [[NSObject alloc] init];
    NSObject *obj2 = [obj1 retain];
    
    • 此时obj1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2,因为obj2对其进行了retain操作,即又多了一个强引用指向该对象。
    • 自动持有:ARC(自动引用计数)环境下,对象在方法返回时,如果方法返回值类型是对象,该对象会被自动持有。例如:
    - (NSObject *)createObject {
        NSObject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return obj;
    }
    
    • 调用这个方法返回的对象会被调用者自动持有,引用计数增加。
  3. 引用计数的减少
    • 显式释放:在MRC(手动引用计数)环境下,调用release方法会减少对象的引用计数。例如:
    NSObject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obj release];
    
    • 这里obj对象的引用计数减为0(前提是之前没有其他retain操作),对象会被系统回收,释放其占用的内存。
    • 自动释放:调用autorelease方法,对象会被添加到自动释放池。当自动释放池被销毁时,池中的对象会收到release消息,引用计数减少。例如:
    NSObject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autorelease];
    
    • 当包含obj的自动释放池被销毁时,obj的引用计数会减1。在ARC环境下,编译器会自动插入适当的autorelease调用。

排查和解决隐蔽内存泄漏的角度

  1. 从对象生命周期角度
    • 检查对象创建与释放是否匹配:在MRC项目中,仔细检查每一个allocretain是否都有对应的release。对于ARC项目,虽然编译器自动管理内存,但也要检查是否有循环引用导致对象无法释放。例如,两个对象互相强引用,会形成循环引用。可以使用weak或者unowned(在Swift中类似概念)打破这种循环。
    • 检查对象的作用域:确保对象在其不再需要时能够被正确释放。例如,局部变量对象在其作用域结束后应该被释放。如果对象被意外地保留在全局变量或者单例中,而没有适时地释放,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
  2. 从内存管理底层数据结构角度
    • 查看引用计数相关数据结构:虽然开发者通常无法直接访问底层的引用计数数据结构,但了解其原理有助于排查问题。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可能存储在对象头中,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试工具(如lldb调试器结合一些底层库)查看对象的引用计数实际值。通过分析引用计数异常(如引用计数一直不为0),可以定位到可能存在内存泄漏的对象。
    • 分析自动释放池:如果怀疑自动释放池相关的内存泄漏,检查自动释放池的嵌套层次和创建、销毁时机。确保自动释放池在合适的时机销毁,释放其中的对象。例如,在循环中创建大量对象并调用autorelease,如果自动释放池没有及时销毁,可能会导致内存占用持续上升。
  3. 从代码逻辑角度
    • 审查block中的引用:在使用block时,检查是否有对对象的强引用导致循环引用。例如,在block中使用self时,如果block被self持有,而block又强引用self,就会形成循环引用。可以使用__weak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这样的方式,在block中使用weakSelf来避免循环引用。
    • 审查集合类操作:对于NSArrayNSDictionary等集合类,检查对象添加到集合和从集合移除的操作。如果对象被添加到集合后没有适时地移除,而集合又一直存在,那么该对象可能无法被释放,导致内存泄漏。
  4. 利用工具辅助排查
    • 虽然常规工具难以定位,但仍可深度使用:例如,Instruments中的Leaks工具虽然可能无法直接定位极其隐蔽的内存泄漏,但可以通过多次运行测试,观察内存增长趋势和可疑对象。结合Allocation工具,查看对象的创建和销毁情况,分析对象生命周期是否异常。
    • 自定义日志和监控:在关键代码位置添加自定义的日志,记录对象的创建、引用计数变化等信息。通过分析日志,找出引用计数异常的对象及其相关操作,从而定位内存泄漏点。同时,可以自定义一些内存监控代码,实时监测内存使用情况和对象引用计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