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

星途 面试题库

面试题:从JVM层面分析Java非重入锁对Worker线程调度和性能的影响

深入到JVM层面,分析非重入锁在Worker线程竞争锁资源时,对线程调度算法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体现在系统整体性能上,如吞吐量、响应时间等方面。同时说明JVM在优化这一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机制。
48.6万 热度难度
编程语言Java

知识考点

AI 面试

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

非重入锁对线程调度算法的影响

  1. 竞争时的线程状态变化:当Worker线程竞争非重入锁资源时,若锁已被占用,竞争失败的线程会从运行状态切换到阻塞状态。在JVM中,线程状态的切换涉及操作系统层面的上下文切换。这一过程需要保存当前线程的寄存器状态、程序计数器等信息,并恢复即将运行线程的相关信息,开销较大。
  2. 调度队列管理:竞争失败的线程会被放入等待队列。在JVM中,等待队列用于管理等待获取锁的线程。不同的JVM实现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等待队列,如链表等。线程在等待队列中的顺序可能影响其再次获取锁的时机。例如,采用FIFO(先进先出)策略的等待队列,先进入队列的线程会优先有机会获取锁。
  3. 线程唤醒机制: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后,JVM会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或多个线程。唤醒操作涉及将线程从阻塞状态转变为可运行状态,使其能够再次竞争CPU资源。但被唤醒的线程并不一定能立即获取锁,还需要与其他同时被唤醒或新进入竞争的线程再次竞争。

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1. 吞吐量方面
    • 由于线程竞争锁时频繁的上下文切换,会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在保存和恢复线程状态上,实际用于执行用户代码的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 若等待队列管理不合理,可能导致某些线程长时间等待,无法及时获取锁执行任务,也会影响整体吞吐量。
  2. 响应时间方面
    • 对于需要获取锁的任务,由于竞争锁可能导致长时间等待,使得任务的响应时间变长。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竞争激烈,线程等待时间可能大幅增加,导致系统响应时间恶化。
    • 若锁的持有时间较长,等待队列中的线程会不断积累,进一步延长新请求的响应时间。

JVM优化机制

  1. 偏向锁:JVM引入偏向锁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一线程多次获得。偏向锁会偏向于第一个获得锁的线程,在后续运行过程中,持有偏向锁的线程再次获取锁时,无需进行CAS操作(比较并交换,一种原子操作,用于实现锁的竞争),从而减少了锁竞争带来的开销,提高了系统性能。
  2. 轻量级锁:当偏向锁升级为轻量级锁时,JVM采用自旋锁的方式。自旋锁是指当线程尝试获取锁时,如果锁已被占用,线程不会立即进入阻塞状态,而是在一定次数内循环尝试获取锁。这样可以避免线程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开销,若在自旋过程中成功获取到锁,则节省了线程阻塞和唤醒的开销,提高了系统性能。但如果自旋时间过长,自旋操作也会浪费CPU资源,此时自旋锁会升级为重量级锁。
  3. 锁粗化:JVM会检测到连续多次在同一个对象上进行加锁和解锁操作,会将多次锁操作扩展为一次范围更大的锁操作,减少锁的申请和释放次数,从而降低上下文切换开销,提高系统性能。
  4. 自适应自旋:JVM会根据以往自旋等待时是否能够成功获取锁的历史经验,动态调整自旋的时间或次数。如果在某个锁对象上自旋等待经常能够成功获取锁,那么下次自旋的时间会适当延长;反之,如果自旋等待很少能成功获取锁,自旋时间会缩短甚至直接省略自旋过程,避免浪费CPU资源,优化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