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1. 配置中心选型
- 使用Consul、Etcd等分布式键值对存储系统作为配置中心:这些系统本身具备高可用、强一致性的特点,能有效存储Redis数据库切换的配置信息。例如,以节点标识作为键,目标Redis数据库编号作为值进行存储。
2. 节点监控与配置更新
- 心跳机制:各节点定期向配置中心发送心跳,表明自身存活状态。若配置中心长时间未收到某节点心跳,可标记该节点为异常。
- 配置变更监听:节点在启动时,向配置中心注册对Redis数据库配置的监听。当配置中心检测到配置变化(如业务需求变更需切换Redis数据库),主动推送变更信息给相关节点。
3. 网络延迟应对
- 本地缓存配置:每个节点在本地缓存一份最新的Redis数据库配置。在网络延迟导致无法及时获取配置中心最新信息时,仍可依据本地缓存的配置进行操作。同时,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定期从配置中心更新配置。
- 重试机制:当节点从配置中心获取配置信息失败(如因网络延迟),启动重试机制。设定重试次数与重试间隔,多次尝试获取最新配置。
4. 数据一致性保障
- 分布式锁:在涉及数据库切换操作时,使用分布式锁(如基于Redis的SETNX命令实现分布式锁)。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进行数据库切换操作,防止不同节点同时切换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同步:对于一些关键数据,在数据库切换完成后,通过发布 - 订阅模式(Redis的Pub/Sub)通知其他节点进行数据同步。例如,节点A切换数据库后,将关键数据变更发布到特定频道,其他节点订阅该频道并同步数据。
5. 版本控制
- 配置版本号:在配置中心为每一次Redis数据库配置变更增加版本号。节点获取配置时,同时获取版本号。若本地缓存配置版本号低于配置中心版本号,及时更新配置。
6. 灰度发布
- 逐步切换:对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采用灰度发布策略。先选取少量节点进行Redis数据库切换测试,观察系统运行状态与数据一致性情况。若无问题,逐步扩大切换范围,直至所有节点完成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