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死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 死锁分析
- 在MariaDB中,线程池中的线程获取锁时,如果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持有的锁,就会形成死锁。例如,线程A持有锁L1并等待锁L2,而线程B持有锁L2并等待锁L1,此时死锁就会发生。
- 数据库内核层面,当事务并发执行,不同事务对相同数据行进行加锁操作时,可能会由于锁获取顺序不一致导致死锁。例如,事务T1先对数据行R1加锁,然后尝试对R2加锁;事务T2先对R2加锁,然后尝试对R1加锁,若两者都不释放已持有的锁,就会陷入死锁。
- 数据库内核层面解决方案
- 死锁检测与自动回滚:MariaDB内核可以定期进行死锁检测,通过构建等待图来监控线程之间的锁等待关系。一旦检测到死锁,选择一个代价最小的事务(通常是涉及锁资源较少、执行时间较短的事务)进行自动回滚,释放其持有的锁,以打破死锁。例如,InnoDB存储引擎就有这样的死锁检测和自动回滚机制。
- 锁超时机制:设置一个合理的锁等待超时时间。如果一个线程等待锁的时间超过了这个设定值,就会放弃等待并报错。这样可以避免线程无限期等待,从而预防死锁。例如,在MySQL(MariaDB与之类似)中,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来设置锁等待超时时间,默认值通常为50秒。
- 应用层面解决方案
- 按固定顺序获取锁:应用程序在获取多个锁时,按照预先定义的固定顺序进行获取。例如,总是先获取主键较小的数据行的锁,再获取主键较大的数据行的锁。这样可以避免因获取锁顺序不一致导致的死锁。
- 减少锁持有时间:尽量缩短事务持有锁的时间。应用程序可以将大事务拆分成多个小事务,在每个小事务中尽快完成必要的操作并释放锁。例如,在电商订单处理中,将订单创建、库存扣减、支付等操作拆分成不同的小事务,减少锁的竞争时间,降低死锁风险。
饥饿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 饥饿分析
- 线程池中的某些线程可能因为高优先级线程频繁获取锁,导致低优先级线程长时间无法获取锁,从而出现饥饿现象。例如,在数据库中有一些管理类的高优先级事务,频繁地获取锁资源,使得普通用户的事务线程长时间等待。
- 在数据库内核层面,当存在大量短事务不断竞争锁资源时,长事务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获取锁而长时间等待,导致饥饿。
- 数据库内核层面解决方案
- 公平调度算法:在锁分配机制中采用公平调度算法,例如公平队列调度。这种算法会尽量保证每个等待锁的线程都有机会获取锁,避免某些线程长期处于等待状态。例如,在一些数据库内核实现中,可以通过设置调度策略参数来启用公平调度。
- 动态优先级调整:根据线程等待时间动态调整线程优先级。等待时间越长,优先级越高,这样可以让长时间等待的线程有更大机会获取锁。例如,一些数据库内核可以根据线程等待锁的时长,定期提升其优先级。
- 应用层面解决方案
- 合理设置事务优先级:应用程序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事务优先级。对于重要性较低、可延迟执行的事务,设置较低优先级;对于关键业务的事务,设置较高优先级。但要注意避免优先级设置过于极端导致部分线程饥饿。例如,在银行系统中,实时转账事务优先级高,而一些定期结算事务优先级可适当降低。
- 轮询重试机制:对于因锁竞争无法获取锁的线程,采用轮询重试机制。在每次重试之间设置适当的间隔时间,避免过度竞争。例如,线程在等待锁时,每隔一定时间(如100毫秒)尝试重新获取锁,直到成功获取锁或达到最大重试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