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进程通信架构设计
- 管道创建:
- 在父进程中,为每个子进程创建一对管道,一个用于父进程向子进程发送任务编号(发送管道),另一个用于子进程向父进程返回结果(接收管道)。例如,假设有
n
个子进程,可以创建两个数组send_pipes[n][2]
和recv_pipes[n][2]
来分别存储这些管道的文件描述符。使用pipe()
系统调用创建管道,如pipe(send_pipes[i])
和pipe(recv_pipes[i])
。
- 在父进程中,为每个子进程创建一对管道,一个用于父进程向子进程发送任务编号(发送管道),另一个用于子进程向父进程返回结果(接收管道)。例如,假设有
- 子进程创建:
- 父进程通过
fork()
系统调用创建n
个子进程。在每个子进程创建后,子进程关闭不需要的管道文件描述符。例如,子进程关闭send_pipes[i][1]
(因为它只接收数据)和recv_pipes[i][0]
(因为它只发送数据)。父进程则关闭send_pipes[i][0]
和recv_pipes[i][1]
。
- 父进程通过
- 任务发送与结果接收:
- 任务发送:父进程在
send_pipes[i][1]
上使用write()
函数向第i
个子进程发送任务编号。例如,write(send_pipes[i][1], &task_number, sizeof(task_number))
。 - 任务执行与结果返回:子进程在
send_pipes[i][0]
上使用read()
函数接收任务编号,根据编号执行相应任务,然后在recv_pipes[i][1]
上使用write()
函数将结果返回给父进程,如write(recv_pipes[i][1], &result, sizeof(result))
。 - 结果接收:父进程在
recv_pipes[i][0]
上使用read()
函数接收子进程返回的结果,如read(recv_pipes[i][0], &result, sizeof(result))
。
- 任务发送:父进程在
保证数据传输正确性
- 数据完整性校验:
- 在发送数据时,可以附加校验和(如CRC校验和)。父进程在发送任务编号时,计算任务编号的校验和并一起发送。子进程接收任务编号和校验和后,重新计算任务编号的校验和并与接收到的校验和比较。如果一致,则数据正确;否则,要求父进程重新发送。同理,子进程在发送结果时也可以附加校验和,父进程进行校验。
- 错误处理:
- 对于
read()
和write()
函数的返回值进行检查。如果read()
返回值小于预期读取的字节数或者write()
返回值小于预期写入的字节数,说明发生了错误。此时,相应进程可以采取重发数据、关闭管道并重新创建等措施。例如,如果父进程write()
失败,可以记录错误并尝试重新发送任务编号。
- 对于
保证数据传输高效性
- 批量数据传输:
- 如果可能,尽量一次发送较大的数据块而不是多次发送小数据块。例如,如果任务编号和相关参数可以组合成一个结构体,一次性将结构体通过管道发送,减少系统调用次数。
- 异步I/O:
- 在父进程中,可以使用异步I/O机制(如
aio_read()
和aio_write()
)来处理管道的读写操作,避免阻塞主线程,提高整体的并发性能。子进程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 在父进程中,可以使用异步I/O机制(如
- 合理使用缓冲区:
- 利用系统提供的缓冲区机制,减少实际的I/O次数。例如,在用户空间设置合适大小的缓冲区,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当缓冲区满或者达到一定条件时,再一次性通过管道发送,减少对管道的频繁写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