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可靠性
- 数据完整性:需设计校验机制,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等,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未被篡改或损坏。在网络传输中,信号干扰、硬件故障等都可能导致数据出错,校验机制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错误数据。
- 重传机制:定义何时及如何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若接收方未收到或收到错误数据,发送方需重传。可采用超时重传,设定合理的超时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不必要重传,过长则影响传输效率。
- 顺序控制:确保数据按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包可能走不同路径,到达顺序可能错乱,通过序列号等方式标记数据包顺序,接收方按序重组。
传输效率
- 头部开销:尽量减少协议头部大小,头部包含控制信息,但过大的头部会占用带宽,降低有效数据传输比例。例如,TCP头部一般20字节,设计自定义协议时可优化头部字段,仅保留必要信息。
- 拥塞控制:避免网络拥塞导致性能下降。可借鉴TCP拥塞控制算法,如慢启动、拥塞避免等,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发送速率,防止过多数据注入网络造成拥塞。
- 并行传输:在条件允许时支持并行传输数据,提高整体传输速率。如同时使用多个网络连接或多线程传输不同部分数据,但需处理好数据合并和顺序问题。
安全性
- 加密:采用加密算法对传输数据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可选用对称加密(如AES)或非对称加密(如RSA),前者加密速度快,后者安全性高,常结合使用。
- 认证:对通信双方身份进行认证,确保通信对象合法。可使用数字证书等方式,验证对方身份真实性,防止中间人攻击。
- 访问控制:设置访问权限,规定哪些设备或用户可使用该协议进行通信,增强安全性。
兼容性
- 网络层兼容性:需与现有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兼容,确保数据包能在网络中正确路由。自定义协议数据包应能封装在IP数据包中,遵循IP协议的基本规则。
- 应用层兼容性:考虑与常见应用层协议的交互,方便应用层开发者集成。如设计合适的接口,使应用层能方便调用自定义协议的功能,类似TCP和UDP为应用层提供的套接字接口。
与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交互
- 与网络层交互:协议应能将数据包传递给网络层进行路由,并接收网络层返回的错误信息。例如,当网络层检测到数据包无法到达目的地时,自定义协议需有相应机制处理该错误,如通知应用层或进行重传。
- 与应用层交互:为应用层提供清晰简洁的接口,方便应用层调用。应用层应能方便地指定传输数据、设置传输参数(如是否要求可靠传输等),同时协议需将传输结果反馈给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