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RESTful API
- 特点:
- 基于HTTP协议:通用性强,易于理解和使用,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支持HTTP协议,方便与各种客户端进行交互。
- 资源导向:以资源为核心,将数据和操作都抽象为资源,通过URI(统一资源标识符)来定位资源,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GET、POST、PUT、DELETE等)对资源进行操作,符合面向资源的架构风格。
- 无状态:服务器不会在多个请求之间保留客户端的状态信息,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这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和维护,因为服务器无需处理复杂的状态管理。
- 缓存友好:由于HTTP协议的特性,可以利用HTTP缓存机制提高性能,减少重复请求相同资源的开销。
- 适用场景:
- 数据获取与展示场景:例如前端应用从后端获取用户信息、商品列表等数据用于展示,RESTful API简洁明了的资源定位和操作方式非常适合这种场景。
- 简单的CRUD操作:对数据库记录进行增(CREATE - POST)、删(DELETE - DELETE)、改(UPDATE - PUT)、查(READ - GET)操作时,RESTful API能够直观地映射这些操作,开发和维护成本较低。
- 面向外部的开放接口: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服务时,RESTful API因其广泛的支持和易于理解的特点,能让不同技术背景的开发者快速上手使用。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 特点:
- 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开发者无需关注底层网络通信细节,只需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分布式系统中服务间调用的编程模型。
- 高效性能:通常采用二进制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RESTful API使用的文本格式(如JSON),二进制协议在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上更高效,传输的数据量更小,适合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 强类型:一般需要定义接口和数据结构,在编译期进行类型检查,能够提前发现一些类型不匹配等错误,提高代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紧密耦合:客户端和服务端需要共享相同的接口定义,如果接口发生变化,两端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部署,耦合度相对较高。
- 适用场景:
- 内部微服务之间的高性能通信:在企业内部的微服务架构中,服务间对性能要求较高且服务接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下,RPC是较好的选择,例如电商系统中订单服务和库存服务之间的交互,需要快速准确地更新库存等操作。
- 对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金融系统中涉及资金转移等操作,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操作的实时性,RPC能够满足这种严格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 特点:
- 异步通信:发送方将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列后,无需等待接收方处理,即可继续执行后续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 解耦:发送方和接收方不需要直接进行交互,它们之间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间接通信,降低了服务之间的耦合度。即使某个服务出现故障或进行升级,只要消息格式不变,其他服务不受影响。
- 削峰填谷:在高并发场景下,消息队列可以缓存大量的请求消息,避免后端服务因瞬间高流量而崩溃。后端服务可以按照自己的处理能力从队列中逐步取出消息进行处理,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 可靠性:大多数消息队列都提供了消息持久化机制,确保消息不会因为系统故障等原因丢失,保证了消息的可靠传递。
- 适用场景:
- 高并发异步处理场景:例如电商系统中的订单下单后,可能需要异步发送短信通知、更新积分等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通过消息队列异步处理,提高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
- 数据处理流水线:在大数据处理场景中,不同阶段的数据处理可以通过消息队列连接起来,每个阶段处理完后将结果发送到下一个阶段的消息队列,实现数据的流式处理。
- 系统集成与异构系统通信:当需要与不同技术栈的外部系统进行集成时,消息队列可以作为中间桥梁,通过统一的消息格式进行通信,减少系统间的直接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