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答案
一键面试常见QoS保障机制及提升服务质量方式
- 流量分类与标记
- 机制:根据数据包的某些特征(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将数据包划分到不同类别,然后为每个类别标记特定的标识,如DiffServ中的DSCP值。
- 提升方式:网络设备可以依据这些标记对不同类别的流量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优先处理重要业务流量,如语音视频流量,从而提升整体网络服务质量。
- 队列管理
- 机制:常见的如先进先出(FIFO)队列、优先队列(PQ)、加权公平队列(WFQ)等。FIFO按数据包到达顺序处理;PQ将流量分类后,高优先级队列优先处理;WFQ为每个流分配一定带宽比例。
- 提升方式:通过合理的队列调度,确保关键业务流量能够优先得到处理,避免拥塞时关键流量被丢弃,保障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
- 拥塞控制
- 机制:发送端根据网络拥塞情况调整发送速率,如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机制。当网络出现拥塞迹象时,降低发送速率。
- 提升方式:防止网络发生严重拥塞,避免大量数据包丢失,维持网络的稳定运行,提高整体网络服务质量。
- 资源预留协议(RSVP)
- 机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具有特定QoS要求的路径,网络设备根据路径上各节点的资源状况进行资源预留。
- 提升方式:为特定的应用数据流预留足够的带宽、缓冲区等资源,保证该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如实时多媒体应用能获得稳定的带宽和低延迟。